芦 - lú
◎ 详细解说:
芦
蘆
lú
【名】
(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radish〗
芦,芦菔也。——《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
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方言》三
又如:芦萉(莱菔的别名。又名萝卜)
芦苇〖reed〗,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茎中空,可以编帘子,盖屋顶。又名“苇子”。如:芦汀(生长着芦草的水边);芦田(清代称在长江等河湖沿岸,只适合种植芦苇的低洼地);芦衣(用芦花为絮所缝制的衣服);芦灰(芦苇烧成的灰。相传女娲氏堆积芦灰以防止泛滥的洪水)
芦柴
lúchái
〖reed〗苇茎,芦苇中用作柴禾的部分
芦荡
lúdàng
〖reedmarshes〗生长着芦苇的荡田
芦笛
lúdí
〖reed〗旧时北方人称芦叶卷起的乐器
芦根
lúgēn
〖reedrhizome〗中药名。别名苇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主产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地。甘,寒。清热生津。治热病烦渴,牙龈出血,鼻出血,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
芦沟桥
Lúgōuqiáo
〖Luogouqiao〗见“卢沟桥”
芦花
lúhuā
〖reedcatkins;fluffyendsofreed〗芦苇的白色花毛
芦荟
lúhuì
〖Chinesealoe〗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Aloeveravar.chinensis),叶大而肥厚、基出、簇生、狭长披针形,花黄色或有赤色斑点,多产于热带地方。又名“油葱”,叶边缘有尖锐的锯齿,花像穗子,叶汁可入药
芦笋
lúsǔn
〖asparagus〗“石刁柏”的通称
芦苇
lúwěi
〖ditchreed;rush〗一种高大的禾草,具匍匐的根状茎,叶宽而扁平,大型刷子状圆锥花序,广布潮湿地带,用作编制席子、帘子、格子
芦芽
lúyá
〖reed'sbud〗芦苇的芽,即芦笋
芦竹
lúzhú
〖giantreed〗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秆粗壮,叶片扁平,披针形,圆锥花序。多生长在河岸、路边。茎杆可作轻工业和特种手工业的原料。也叫“荻芦竹”
◎ 记载来源:【申集上】【艸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集韵】与芐同。或作??,非。(芦)【唐韵】落胡切【韵会】【正韵】龙都切,??音卢。【说文】芦菔也。一曰薺根。【尔雅·释草】葖,芦萉。 又【玉篇】苇之未秀者为芦。 又药名。【本草】黎芦,一名葱葵。 又城名。【北史·皮豹子传】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 又水名。【水经注】长芦水又东径九门波故县也。 又关名。【杜甫诗】少留周家洼,欲出芦子关。 又【集韵】凌如切,音閭。亦药名。【本草】漏芦。【博雅】飞廉,漏芦也。
泻 - xiè
◎ 详细解说:
泻
瀉
xiè
【动】
倾泻〖pourdown〗
泻,倾也。——《玉篇》
以浍写(泻)水。——《周礼·地官·稻人》
急雨如河泻瓦沟,空堂卧对一灯幽。——宋·陆游《雨夜》
又如:泻泪(形容泪流如注);泻溜(泻下小股水流);泻月(形容泉水如月光倾洒);泻润(谓雨水倾泻滋润。比喻帝王下施恩泽)
倾注;倾倒〖pourinto;toppleandfall〗
吟诗欲泻百重愁。——《水浒全传》
又如:泻注(倾注);泻盆(大雨倾盆);泻辩(滔滔不绝地辩论);泻囊(倾囊,谓拿出所有的钱)
排泄〖havediarrhea〗
泻,吐泻。——《广韵》
又如:泻邪(中医谓以药物泄去致病的因素);泻痢(下痢);泻证(下泻的症候);泻火(中医为清泻邪火实热的一种治法);上吐下泻
消散〖dissipate〗
…,以适筋骨肉血脉,以泻气。——《史记》
泻
瀉
xiè
【名】
盐碱地〖salt-alkalifield〗。如:泻土(有盐碱不能生长草木的土壤);泻卤(冒盐碱,亦指盐碱地)
泻肚
xièdù
〖scour〗∶拉稀,患腹泻或痢疾
〖haveloosebowels;havediarrhoea〗∶腹泻的通称
泻湖
xièhú
〖lagoon〗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泥沙所封闭而形成的湖。高潮时可与海相通
泻盐
xièyán
〖Epsomsalts;magnesiumsulphateheptahydrate〗无机化合物,是含有七个分子结晶水的硫酸镁(MgSO4·7H2O),细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无色,味清凉而苦。医药上用做泻药,又可做媒染剂。也叫“硫苦”
泻药
xièyào
〖purgative〗服用后能引起下泻的药物
◎ 记载来源:【巳集上】【水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广韵】息姐切【集韵】【韵会】洗野切【正韵】先野切,??音写。【玉篇】倾也。一曰泻水也。谢灵运诗:石磴泻红泉或作写。《周礼·稻人》以澮写水。 又【类篇】一曰鑑形。 又【广韵】【正韵】司夜切【集韵】【韵会】四夜切,??音卸。卤也。【王充·论衡·书解篇】地无毛,则为泻土。 又吐泻也。【释名】扬豫以东,以吐为泻。 又泄也。【扬子·方言】泄泻,为注下之症。考证:〔泻水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以澮泻水【谢灵运诗】石磴泻红泉。〕 谨按周礼原文作写,无水旁。且以澮泻水係地官稻人文非考工记。谨改为谢灵运诗石磴泻红泉或作写周礼稻人以澮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