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 - lú
◎ 详细解说:
芦
蘆
lú
【名】
(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radish〗
芦,芦菔也。——《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
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方言》三
又如:芦萉(莱菔的别名。又名萝卜)
芦苇〖reed〗,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茎中空,可以编帘子,盖屋顶。又名“苇子”。如:芦汀(生长着芦草的水边);芦田(清代称在长江等河湖沿岸,只适合种植芦苇的低洼地);芦衣(用芦花为絮所缝制的衣服);芦灰(芦苇烧成的灰。相传女娲氏堆积芦灰以防止泛滥的洪水)
芦柴
lúchái
〖reed〗苇茎,芦苇中用作柴禾的部分
芦荡
lúdàng
〖reedmarshes〗生长着芦苇的荡田
芦笛
lúdí
〖reed〗旧时北方人称芦叶卷起的乐器
芦根
lúgēn
〖reedrhizome〗中药名。别名苇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主产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地。甘,寒。清热生津。治热病烦渴,牙龈出血,鼻出血,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
芦沟桥
Lúgōuqiáo
〖Luogouqiao〗见“卢沟桥”
芦花
lúhuā
〖reedcatkins;fluffyendsofreed〗芦苇的白色花毛
芦荟
lúhuì
〖Chinesealoe〗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Aloeveravar.chinensis),叶大而肥厚、基出、簇生、狭长披针形,花黄色或有赤色斑点,多产于热带地方。又名“油葱”,叶边缘有尖锐的锯齿,花像穗子,叶汁可入药
芦笋
lúsǔn
〖asparagus〗“石刁柏”的通称
芦苇
lúwěi
〖ditchreed;rush〗一种高大的禾草,具匍匐的根状茎,叶宽而扁平,大型刷子状圆锥花序,广布潮湿地带,用作编制席子、帘子、格子
芦芽
lúyá
〖reed'sbud〗芦苇的芽,即芦笋
芦竹
lúzhú
〖giantreed〗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秆粗壮,叶片扁平,披针形,圆锥花序。多生长在河岸、路边。茎杆可作轻工业和特种手工业的原料。也叫“荻芦竹”
◎ 记载来源:【申集上】【艸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集韵】与芐同。或作??,非。(芦)【唐韵】落胡切【韵会】【正韵】龙都切,??音卢。【说文】芦菔也。一曰薺根。【尔雅·释草】葖,芦萉。 又【玉篇】苇之未秀者为芦。 又药名。【本草】黎芦,一名葱葵。 又城名。【北史·皮豹子传】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 又水名。【水经注】长芦水又东径九门波故县也。 又关名。【杜甫诗】少留周家洼,欲出芦子关。 又【集韵】凌如切,音閭。亦药名。【本草】漏芦。【博雅】飞廉,漏芦也。
莞 - guǎn,guān,wǎn
◎ 详细解说:
莞
guān
【名】
(形声。从艸,完声。本义:俗名水葱、席子草。亦指用莞草织的席子)
同本义〖tabernaemontanusbulrush〗,植于水田,又名水葱(Scirpustabernaemontani),茎高五六尺,可织席,叶小如鳞片,花黄绿色。一名“小蒲”。如:莞蒲(蒲草);莞席(莞草编织的席子);莞蕈(草制之席及竹制之席);莞蒻(莞和蒻是两种编席的蒲草。借指用蒲草编的草席)?
另见guǎn;wǎn
莞
guǎn
——“东莞”(Dōngguǎn):市名,在广东省东江下游
另见guān;wǎn
莞
wǎn
【动】
微笑〖smiling〗
浙酒二樽,少助待客之需。希莞纳,幸甚。——《金瓶梅》
又如:莞纳(笑纳);莞收(笑着收下)
莞
wǎn
【名】
胃的内腔〖gastralcavity〗
寒气在胃莞。——《武威汉代医简》
另见guān
莞尔
wǎn’ěr
〖smile〗微笑的样子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
不觉莞尔
◎ 记载来源:【申集上】【艸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唐韵】【集韵】??胡官切,音桓。【说文】草也,可为席。【诗·小雅】下莞上簟。【笺】小蒲之席也。【尔雅·释草】莞,苻蘺。【註】白蒲,一名苻蘺,楚谓之莞蒲。【礼·礼器】莞簟之安而藁鞂之设。【前汉·东方朔传】莞蒲为席。【註】莞,今谓之葱蒲。 又姓。【晋书·武帝纪】吴將莞恭。 又【集韵】沽还切,音关。义同。 又古丸切,音官。【韵会】亦莞蒲也。 又东莞,地名。【史记註】东莞在琅邪。【纲目集览】今沂州沂水县,古东莞也。【方舆胜览】广州路有东莞县。 又谷名。【水经注】高都县有莞谷。 又戸板切,音皖。【论语】夫子莞尔而笑。【何晏註】莞尔,小笑貌。 又【韵补】圭园切。【韩愈诗】欲不出纳,以堙其源。空堂幽幽,有秸有莞。 【六书故】作??。【篇海】作??。考证:〔【诗·小雅】上莞下簟。〕 谨照原文改下莞上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