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 lǔ
◎ 详细解说:
鲁
魯
lǔ
【形】
(会意。甲骨文从鱼,从口,“口”象器形。整个字形象鱼在器皿之中。本义:鱼味美,嘉)
同本义〖(fish)tasty〗
(古鲁字)从曰,不从白,彝器每言“鲁休”,“纯鲁”,阮氏元云:“鲁本义盖为嘉,从鲁入口,嘉美也。”——林义光《文源》
迟钝,愚钝〖dull;slow-witted〗
参也鲁。——《论语》
鲁人以为敏。——《左传》
容居,鲁人也。——《礼记·檀弓》
又如:鲁拙(笨拙);鲁人(鲁钝的人,愚钝的人)
莽撞,粗野〖hot-headed;reckless;rash〗。如:粗鲁(粗暴鲁莽)
鲁
魯
Lǔ
【名】
中国春秋时国名〖Lustate〗,在山东省南部。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战国时为楚所灭
山东省的简称〖Shandongprovince〗。如:鲁人(山东人);鲁鸡(鲁地所产的一种大鸡)
姓
鲁班
LǔBān
〖LuBan;theChinesemastercarpenter〗(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的建筑工匠。姓公输名般,春秋时鲁国人,般与班同音,故称鲁班。据传曾创造攻城的云梯和刨、钻等土木作工具。他用竹片、木料做成木鸢飞在天上三天下不来。相传锁也是他发明的。他还善于造桥,石雕技术精湛。后世尊奉他为木匠、泥瓦匠、铁匠、石匠的师祖,称他“鲁班爷”
鲁菜
lǔcài
〖Shandongcuisine〗中国菜系之一,山东风味的做菜方法和菜肴
鲁达
LǔDá
〖LuDa〗鲁智深的原名。智深,是他出家做和尚后的法名
鲁钝
lǔdùn
〖dull-witted;obtuse;stupid〗愚笨迟钝
赋性鲁钝
鲁莽
lǔmǎng
〖hot-headed;rough;rudeandrash;rash〗言行不仔细考虑,轻率从事
鲁莽从事
鲁莽灭裂
lǔmǎng-mièliè
〖berashandcareless〗形容做事莽撞、草率苟且,不负责任
吾恐其鲁莽灭裂而终不能有所发明也。——宋·朱熹《致知》
鲁肃
LǔSù
〖LuSu〗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鲁迅
LǔXùn
〖LuXun〗(1881.9.25—1936.10.19)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898年进南京水师学堂,第二年改入铁路矿务学堂。1902年赴日本留学,曾在仙台学医。不久弃医从文,加入革命团体“光复会”。1909年归国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书。1912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工作,后随政府迁北京。新文化运动兴起,鲁迅于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编委会,同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抨击家族制度和礼教弊害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又陆续写了《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1920年起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讲课。参加领导“语丝社”,主编《莽原》等刊物。继续发表作品,编成小说集《彷徨》和杂文集《华盖集及其续编》。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10月以后定居上海。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时主编《语丝》。这几年发表的杂文,编成《而已集》和《三闲集》。1930年参加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遭到国民党通辑。在这前后领导左翼文艺界。对国民党的政策提出强烈抗争。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和宋庆龄等营救被捕的革命者。1936年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从参加左联到病逝上海,写的杂文更多,共有《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八个集子。1936年10月19日病逝。作品编为《鲁迅全集》二十卷
鲁鱼帝虎,鲁鱼亥豕
lǔyú-dìhǔ,lǔyú-hàishǐ
〖clericalortypographicalerrorsmadethroughconfusingsimilarcharacters;erroneouscharactersofsimilarforms〗把“鲁”字写成“鱼”字,把“帝”字写成“虎”字,把“亥”字写成“豕”字。因形体相近而易写错。常借指书写错误或以讹传讹
鲁鱼亥豕,应不能免。——《聊斋志异》
鲁直
lǔzhí
〖stupidandfrank〗鲁莽率直
鲁直
Lǔzhí
〖LuZhi〗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也是苏轼的朋友,诗与书法均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
◎ 记载来源:【亥集中】【鱼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古文〕??【广韵】【正韵】郞古切【集韵】【韵会】笼五切,??音虏。【说文】钝词也。【论语】参也鲁。【何晏註】鲁,钝也。曾子性迟钝。又国名。【诗·鲁颂谱】鲁者,少昊挚之墟也。【前汉·地理志】周兴,以少昊之虚曲阜封周公子伯禽为鲁侯,以为周公主。【释名】鲁,鲁钝也。国多山水,民性朴鲁也。又姓。【广韵】伯禽之后,以国为姓,出扶风。又复姓有鲁步氏。又【集韵】旅,古作鲁。註详方部六画。
息 - xī
◎ 详细解说:
息
xī
【动】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breathe;pant〗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症候)
叹气〖sigh〗
北山愚公长息。——《列子·汤问》
喟然大息。——《汉书》
闵王太息。——《战国策·齐策》。注:“长出气也。”
又如:叹息(叹气);息悒(叹息忧闷)
停止,停息〖stop〗
息,安也。——《广雅》
息,休也。——《释言》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注:“犹安也。”
而不得息。——《吕氏春秋·适威》。注:“安也。”
臣必致死礼以息楚。——《左传·昭公八年》
莫不敢遑息。——《诗·召南·殷其靁》
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郑风·狡童》
昼夜不息。——《广东军务记》
请息交以绝游。——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无时而息。——〖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
又如:息口(停口);息手(停手);息糜(制止;停止);息言(停止言事);息甲(解除盔甲。停战)
休息〖rest〗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诗·大雅·民劳》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息景(息影。退隐闲居);息劳(休息);息喘(喘息。比喻紧张活动中的短暂休息);作息(工作和休息);歇息(休息);息力(休息)
滋息;生长〖grow〗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又如:息马(畜养、蕃息马匹);息人,息民(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平息〖calmdown〗
望峰息心。——《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息事(平息事端);息喘(平息喘气)
消除〖getridof〗
息子贡之志。——《韩非子·五蠹》
又如:息望(不再生妄想);息虑(消除担忧;消除杂念)
通“熄”。熄灭;消失〖goout〗
彖曰:“革,水火相息”。——《易·革》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庄子·消遥游》
又如:息了心(断了念头;死心);息灭(熄灭;绝灭);息机(熄灭机心)
息
xī
【名】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breath〗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屏息观之。——明·魏禧《大铁椎传》
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数息可达。——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一息尚存;鼻息
利息,利钱〖interest〗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孟尝君传》
又如:息利(利息);息金(利钱,利息)
消息〖message〗
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耗,不免忧疑。——欧阳修《熙宁四年与大寺丞书》
又如:信息(音信;消息);息耗(消息,信息)
亲生子女〖one'sownchildren〗
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张籍《董公诗》
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春秋时诸侯国名〖Xistate〗。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姓
息肩
xījiān
〖laydountheburden〗让肩头得到休息。比喻卸除责任或免除劳役
子驷请息肩于晋。——《左传·襄公二年》
四海之内,始得息肩。——《南史·循吏传序》
息率
xīlǜ
〖interestrateofthefixedinterest〗定息的利率
息怒
xīnù
〖calmone'sanger;ceasetobeangry〗止怒
息票
xīpiào
〖interestcoupon〗凭以领取利息的票据;附印在债券上按期剪下
息钱
xīqián
〖interest〗[方言]∶利息
息肉
xīròu
〖polyp〗粘膜(如鼻腔中的)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像肉质的突起部分
息事宁人
xīshì-níngrén
〖gallant;patchupaquarrelandreconcilethepartiesconcerned〗原意是不生事扰民。后指平息纠纷,使人安宁(常带有自我牺牲的意味)
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后汉书·章帝纪》
息讼
xīsòng
〖stoplitigation〗平息争讼
息息相关
xīxī-xiāngguān
〖becloselyboundup〗彼此呼吸都连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密切
二者皆与扎营踞地息息相关者也。——清·严复《救亡决论》
息息相通
xīxī-xiāngtōng
〖becloselylinked;havemuchincommonwith〗息:呼吸进出的气息。呼吸相通,比喻彼此紧密的连系
他们里头息息相通,岂有不晓得之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息心
xīxīn
〖feelrelieved〗[方言]∶心情放松
听说未出人命,大家都息心了
〖getridofsundryideas〗∶除掉杂念,专心致志
息心读书
息影
xīyǐng
〖retirefrompubliclife〗停止活动,也指退隐闲居。也作“息景”(“景”与“影”同)
息止
xīzhǐ
〖stop〗停息;终止
永无息止地转动
◎ 记载来源:【卯集上】【心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古文〕??【唐韵】相卽切【集韵】【韵会】【正韵】悉卽切,??音熄。【说文】喘也。【增韵】一呼一吸为一息。 又大声叹曰太息。【战国策】閔王太息。【註】长出气也。【前汉·高帝纪】喟然太息。【师古註】太息之大也。又累气曰累息。【后汉·任延传】吏民累息。 一曰止也。【礼·檀弓】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註】息犹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辞。 又处也。【诗·小雅】无恆安息。【传】息,犹处也。 又生也。【周礼·地官】以保息六养万民。【前汉·宣帝纪】??者不可息。【师古註】息谓生长。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长也。 又【礼·月令註】阳生为息。 又子曰息。【东观汉记】此盖我子息也。【战国策】老臣贱息舒祺,最少。又【尸子】弃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语。【註】姑,妇也。息,小儿也。 又出钱生子亦曰息。【周礼·地官·泉府】凡民之贷者,以国服为之息。 又劳也。【仪礼·鄕飮酒礼】乃息司正。【註】息,劳也。【释文】劳,力报反。 又休也。【周礼·春官·籥章】以息老物。【註】休息之也。又【冬官·考工记·梓人】张兽侯,则王以息燕。【註】息者,休农息老物也。 又【释名】息,塞也,塞满也。 又国名。又新息县,本息故国,徙於东,故加新字。【左传·隱十一年】息侯伐郑。【註】息国,汝南新息县。【释文】一本作鄎。又安息,戎国,去长安万六百里。【风俗通】戎类有六,五曰鼻息。 又土自长息无限,曰息壤。【山海经】鯀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又姓。【姓苑】今襄阳有此姓。又息夫,复姓。 又叶私列切,音屑。【苏軾·游香积寺诗】把玩竟不食,弃置长太息。幽寻恐不继,书版记岁月。 从心从自,自亦声。【徐鍇曰】自,鼻也。气息从鼻出。会意。考证:〔【礼·檀弓】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谨照原文小人改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