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 - qiāng
◎ 详细解说:
羌
羗
Qiāng
【名】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羊,羊亦声。本义:羌族,古代西部民族之一)
同本义〖theQiang(Chiang)nationality,livinginSichuan〗
西戎牧羊人也。——《说文》
庸蜀羌髳。——《书·牧誓》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茂汶县、汶川县、松潘县境内
西戎〖Qiang,anancientnationalityinChina〗。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主;和汉族杂处的部分羌人,逐渐从事农耕,与汉族融合
羌笛
qiāngdí
〖amusicalinstrumentoftheQiang〗羌族簧管乐器,双管并在一起,每管各有六个音孔,上端装有竹簧口哨,竖着吹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王之涣《凉州词》诗
胡琴琵琶与羌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羌管
qiāngguǎn
〖bamboofluteusedbytheQiangnationality〗即羌笛
羌管悠悠霜满地。——宋·范仲淹《渔家傲》词
◎ 记载来源:【未集中】【羊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古文〕??【广韵】去羊切【集韵】墟羊切,??音蜣。【说文】西戎牧羊人也。西方羌,从羊。【书·牧誓】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註】八国,皆蛮夷戎狄。羌在西蜀叟。【史记·五帝纪】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匈奴传】西接月氏氐羌。【註】羌,三苗,薑姓之別。舜徙于三危,今阿关之西南羌是也。 又【屈原·离骚】羌內恕己以量人兮。【註】羌,楚人语辞也。 又【玉篇】卿也,反也,章也,强也。 又姓。【史记·秦始皇纪】羌瘣伐赵。 又【集韵】许亮切,音向。羌量,乌雏饥困貌。 【篇海】俗作羗。
味 - wèi
◎ 详细解说:
味
wèi
【名】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同本义〖taste〗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味皆苦。——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食物〖food〗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
体味;体会〖savor〗。如:味精(体味精深)
佛教语。六尘之一〖oneofsensualpleasure〗。如:味尘(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旨趣;意义〖tone〗。如:情味(情调意味);韵味(含蓄的意味);味况(情味和情状);味外味(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
气味〖smell;odor〗。如:茉莉花的香味
味
wèi
【动】
辨别滋味;品尝〖distinguishtheflavourof〗。如:品味(品尝);味赏(玩味欣赏)
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study〗。如:味览(用心细览)
味
wèi
【量】
——用于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为一味
加入几味祛风的药。——《儒林外史》
味道
wèidao
〖taste;flavor〗∶滋味
樱桃的味道真好
〖savor〗∶意味;趣味
这首诗写得有点味道
〖reason〗∶体味道理
味道守真
;体味道的哲理
味感
wèigǎn
〖taste〗辨别味道的能力
味精,味素,味之素
wèijīng,wèisù,wèizhīsù
〖monosodiumglutamate;gourmetpowder〗调味品,白色粉末状结晶,放在菜或汤里使有鲜味
味觉
wèijué
〖taste;gustatorysensation〗味觉感受器受到化学物质刺激后在味觉中枢引起的感觉,由酸、甜、苦、咸四种基本感觉组成
味蕾
wèilěi
〖tastebud〗舌、软腭、咽等处粘膜上皮内的味觉感受器
味美思
wèiměisī
〖vermouth〗即苦艾酒。一种以苦艾等香草加味的白葡萄酒,通常于餐前饮用
味同嚼蜡
wèitóngjiáolà
〖itislikechewingwax—insipid;asdryassawdust〗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言语乏味,毫无生气和感染力
◎ 记载来源:【丑集上】【口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沸切,音未。【说文】滋味也。【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咸火苦土甘。【礼·王制】五味异和。 又【老子·道德经】味无味。【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后汉·郞顗传】含味经籍。 又五味,药名。【抱朴子·僊药篇】移门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本草纲目】作菋。 又【集韵】莫拜切,音??。飮食之味。 又莫珮切,音妹。器光泽也。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味县。【註】孟康曰:味音昧。 又【释文】亡曷反,音沫。【礼·檀弓】瓦不成味。【註】味当作沫。沫靧也。○按《集韵》《类篇》引《礼·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释文》则止亡曷反一音,今两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