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 - qiāng
◎ 详细解说:
羌
羗
Qiāng
【名】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羊,羊亦声。本义:羌族,古代西部民族之一)
同本义〖theQiang(Chiang)nationality,livinginSichuan〗
西戎牧羊人也。——《说文》
庸蜀羌髳。——《书·牧誓》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茂汶县、汶川县、松潘县境内
西戎〖Qiang,anancientnationalityinChina〗。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主;和汉族杂处的部分羌人,逐渐从事农耕,与汉族融合
羌笛
qiāngdí
〖amusicalinstrumentoftheQiang〗羌族簧管乐器,双管并在一起,每管各有六个音孔,上端装有竹簧口哨,竖着吹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王之涣《凉州词》诗
胡琴琵琶与羌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羌管
qiāngguǎn
〖bamboofluteusedbytheQiangnationality〗即羌笛
羌管悠悠霜满地。——宋·范仲淹《渔家傲》词
◎ 记载来源:【未集中】【羊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古文〕??【广韵】去羊切【集韵】墟羊切,??音蜣。【说文】西戎牧羊人也。西方羌,从羊。【书·牧誓】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註】八国,皆蛮夷戎狄。羌在西蜀叟。【史记·五帝纪】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匈奴传】西接月氏氐羌。【註】羌,三苗,薑姓之別。舜徙于三危,今阿关之西南羌是也。 又【屈原·离骚】羌內恕己以量人兮。【註】羌,楚人语辞也。 又【玉篇】卿也,反也,章也,强也。 又姓。【史记·秦始皇纪】羌瘣伐赵。 又【集韵】许亮切,音向。羌量,乌雏饥困貌。 【篇海】俗作羗。
曳 - yè
◎ 详细解说:
曳
yè
【动】
(会意。从申,从丿,丿(yì)亦声。申,伸展。本义:拖,牵引)
同本义〖drag;haul〗
曳,臾曳也。——《说文》。臾曳:束缚捽摔之意。
车轮曳踵。——《礼记·曲礼》
武举前曳踵。——《仪礼·士相见礼》。注:“古文作抽。”
曳彗星之皓旰兮。——《楚辞·怨思》。注:“引也。”
曳笏却立。——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负箧曳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曳屋许许声。(曳屋,指众人把被火烧着的房子拉倒。许许声,指拉倒房子时众人一齐用力的呼哧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弃甲曳兵;曳尾泥涂(比喻污秽卑鄙的行为);曳步(脚步轻缓挪移);曳脚慢坡(斜坡):曳布拖麻(曳布披麻。披麻带孝);曳开(迈开;拉开);曳兵弃甲(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穿着〖dress〗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诗·唐风》。孔颖达疏:“娄、曳俱是著衣之事。”
骄侈不循法度,伎妾数百,曳罗纨,甘粱肉,放于声乐以自娱。——《新唐书》
又如:曳缟(穿白绢衣服);曳娄(穿戴)
飘摇〖sway〗。如:摇曳;曳曳的(飘飘悠悠);曳曳(飘动的样子);曳动(摇动,飘荡);曳影(犹摇影)
率领〖lead〗
孙子命章子曳兵与燕兵对阵。——《乐毅图齐平话》
曳
yè
【形】
困顿,精力衰竭〖tiredout〗
贫而不衰,贱而不恨,年虽疲曳,犹庶几名贤之风。——《后汉书》
曳步
yèbù
〖shuffle〗舞蹈中的滑步或擦步
曳光弹
yèguāngdàn
〖blametracer;lighttracerbullet〗弹头内装有曳光管的特种枪弹。弹头尖部涂有绿色标记,内部上端是软质铅心,下端是曳光管,装有曳光剂和引燃剂
曳足
yèzú
〖scuff〗坐或站时用脚在地上拖来拖去
◎ 记载来源:【辰集上】【曰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唐韵】余制切【集韵】【韵会】以制切,??音跇。【说文】臾曳也。【易·睽卦】见舆曳,其牛掣。【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仪礼·士相见礼】执玉者则唯舒武,举前曳踵。 又河名。【类篇】西戎有河名曳咥。 【说文】作曳。曳字从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