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 rǎn◎ 详细解说:冉冄rǎn【形】(象形。本义:毛柔弱下垂的样子)同本义〖tenderly〗冄,毛冄冄也。——《说文》又如:冉弱(荏弱)逐渐,渐进。常作“冉冉”〖gradually〗老冉冉其将至兮。——《离骚》。注:“行貌。”冉内,行也。又冉冉,进也。——《广雅》又如:冉冉悠悠(行动飘忽貌);冉冉缠缠(慢慢腾腾);冉内趋(指仕宦为政)冉rǎn【名】龟壳的边缘〖edgeoftortoise-shell〗姓。如:冉魏(国名(350—352)东晋冉闵篡后赵自立,国号魏,史称冉魏。后为前燕所灭);冉求、冉雍、冉伯牛(春秋鲁人。都为孔子弟子)冉冉rǎnrǎn〖gradually〗∶渐进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slowly〗∶慢慢地冉冉上升〖tenderlyanddroopingly〗∶柔软下垂的样子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记载来源:【子集下】【冂字部】◎ 康熙字典记载:【唐韵】【集韵】【正韵】??而琰切,音染。【玉篇】毛冉冉也,行也,进也,侵也。亦作冄。
詩 - shī◎ 详细解说:◎ 记载来源:【酉集上】【言字部】◎ 康熙字典记载:〔古文〕??【唐韵】书之切【集韵】【韵会】【正韵】申之切,??始平声。【说文】志也。【释名】之也,志之所之也。【书·舜典】诗言志。【传】心之所之谓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诗言志。【诗·国风·关雎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前汉·艺文志】诵其言,谓之诗。【旧唐书·经籍志】诗以纪兴衰诵欢。 又六诗。【周礼·春官·大师】敎六诗。【疏】按诗上下惟有风雅颂是诗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赋兴,故总谓之六诗。【郑康成·六艺论】诗,絃歌讽諭之声也。朱子曰:风雅颂,声乐部分之名。赋比兴,则所以制作风雅颂之体也。 又乐章也。【荀子·劝学篇】诗者,中声之所止也。【註】诗谓乐章,所以节声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又【类篇】承也,持也。【礼·內则】国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朝服寢门外,诗负之。【註】诗之言承也。【疏】《诗含神雾》云:诗者,持也。以手维持,则承奉之义,谓以手承下而抱负之。 又姓。【后汉·南蛮传】诗索,交阯朱?人。 又【字汇补】读作诛。【荀子·王制篇】修宪令,审诗商。【註】诗商,当为诛赏。【乐论篇】作审诛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