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 - shān
◎ 详细解说:
珊
珊
shān
珊瑚
shānhú
〖coral〗许多珊瑚虫的骨骼聚集物,树状,供玩赏
珊瑚,色赤,生于海,或生于山。——《说文》。按,似树,大者高三尺余,枝格交错,无叶,有青色者,曰琅玕。
珊瑚在网: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来了
珊瑚虫
shānhúchóng
〖coralinsect〗一种群居的腔肠动物,身体圆筒形,口周围有八个或更多的触手,产在热带海中,群体形状像树枝,其骨骼叫“珊瑚”
珊瑚岛
shānhúdǎo
〖coralisland〗主要由珊瑚堆积成的岛
珊瑚礁
shānhújiāo
〖coralreef〗主要由珊瑚堆积成的礁石,分布甚广
珊珊
shānshān
〖clink〗∶形容衣裙玉珮的声音
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宋玉《神女赋》
时闻杂佩声珊珊。——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
〖(oflady'smannerofwalking)leisurely〗∶轻盈、舒缓的样子;美好的样子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 记载来源:【午集上】【玉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唐韵】苏干切【集韵】【韵会】相干切【正韵】师姦切,??音??。【说文】珊瑚,生於海,或生於山。【徐曰】珊瑚,石也。或靑或红,高一二尺,裹以繒帛,烧之不热,盖生海岛之根,亦可刻琢为器,为树者乃交柯可爱。【本草】珊瑚树红油色者,细纵文,如铅丹色者,无纵文。入药,红油色者良。生海中磐石上,白如菌,一岁变黄,二岁变赤,枝干交错,高三四尺。今广州亦有之,明润如红玉,中有孔,亦有无孔者,枝柯多者为上。李时珍曰: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居水中直而软,见风则曲而坚,变红色。汉赵佗谓之火树是也。亦有黑色,碧色者。碧色者亦良。【前汉·司马相如传】珊瑚丛生。【註】珊瑚生水底石边,大者树高三尺余,枝格交错无有华。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媻珊勃窣上金隄。【註】索隱曰:媻珊,匍匐上下也。 又【韵会】珊珊,佩声。【杜甫诗】自是秦楼厌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又【魏文帝·钓竿行】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 又【韵会】阑珊,彫散貌。【李后主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又【集韵】桑葛切,音??。珊瑚之珊亦读入声。 又【韵补】叶相然切,音仙。【宋玉·神女赋】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放纵而绰宽。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考证:〔汉赵陀谓之火树是也。〕 谨照本草原文赵陀改赵佗。
枚 - méi
◎ 详细解说:
枚
méi
【名】
(会意。从木,从攴(pū)。本义:树干)
同本义〖trunk〗
枚,枝干也。可为杖。——《说文》
竹曰个,木曰枚。——《释名》
枚,条也。——《广雅》
施于条枚。——《诗·大雅·旱麓》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周南·汝坟》
马鞭〖whip〗
还于东门中,以枚数阖。——《左传·襄公十八年》
古代行军时,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筷子〖gag〗
军士衔枚,夜登芒山,未明击之。——《北史》
门钉〖peg〗。如:枚数(门钉数)
姓
枚
méi
【量】
相当于“个”,“支”,“件”等〖piece〗
六枚都使升空法,云端里面各翻腾。——《西游记》
又如:一枚铜钱
枚
méi
【副】
一一;逐个〖onebyone;oneafteranother〗。如:枚卜(一一占卜);枚列(一一列举);枚别(一一分辨);枚进(一一进献);枚数,枚举(一一列举)
枚举
méijǔ
〖enumerate〗一一列举
◎ 记载来源:【辰集中】【木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广韵】莫杯切【集韵】【韵会】【正韵】謨杯切,??音梅。【说文】干也,可为杖。从木从攴。【诗·大雅】施于条枚。【徐曰】自条而出也,枝曰条,干曰枚。 又个也。【书·大禹謨】枚卜功臣。【註】一一卜之也。【前汉·食货志】二枚为一朋。【五行志】拔宫中树,七围以上十六枚。 又枚筮,不指其事,汎卜吉凶也。【左传·昭十二年】南蒯枚筮之。 又马箠曰枚。【左传·襄十八年】以枚数闔。 又衔枚,枚状如箸,口横衔之,繣结於项也。【周礼·秋官】衔枚氏掌司囂。 又钟乳也。【周礼·冬官考工记】钟带谓之篆,篆閒谓之枚。 又枚枚,礱密也。【诗·鲁颂】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又屋內重檐曰双枚。【何晏·景福殿赋】双枚旣修。 又姓。【统谱】周枚被,汉枚乗。考证:〔【左传·襄十一年】〕 谨照原文十一年改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