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 shǐ
◎ 详细解说:
史
shǐ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histographer;officialhistorian〗
史,记事者也。——《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内史友。——《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
用史巫纷若。——《易·巽》
辞多则史。——《礼记·聘礼记》
史载笔。——《礼记·曲礼》
史狐书贼。——《谷梁传·宣公二年》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
殷代为驻守于外的武官。卜辞:“在北史其获羌。”
在王左右的史官,担任祭祀、星历、卜筮、记事等职
迁有良史之才。——《汉书·司马迁传赞》
又如:史巫(祝史和巫觋);史氏(史家;史官);史臣(史官);史职(史官的职务);史家(史官或历史学家);史胥(掌管文书的小吏)
太史令的简称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后汉书·张衡传》
史册,历史〖annals;history〗
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经史多所涉猎。——明·顾炎武《复庵记》
又如:史鉴(历史书);史文(历史文献);史绩(历史功绩);史录(历史的文字纪录)
古代官府的佐吏〖secretary〗
或佐之史。——《诗·小雅·宾之初筵》
中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包括各类历史书籍〖history〗
列经、史、子、集四库。——《新唐书·艺文志》
画师〖painter〗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庄子》
姓
史不绝书
shǐbùjuéshū
〖samethingswereverycommoninhistory;beagainandagainrepeatedinhistory〗指经常发生的那一类事情,历史记载上常能看到
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史册
shǐcè
〖annals〗历史记载;史书
载入历史史册
史抄
shǐchāo
〖extractsfromhistory〗摘录史书编成的书
史官
shǐguān
〖historiographer〗被任命撰写一个国家、集团或机构的历史或系统地记载它们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
史馆
shǐguǎn
〖historiographers’institute〗旧时主持编纂国史的机构
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史话
shǐhuà
〖history〗对某件史事或事物以叙述故事的形式写成的作品(多用作书名),如《淮海战役史话》、《辞书史话》
史籍
shǐjí
〖history;historicalrecords〗记载史事的典籍
史迹
shǐjì
〖historicalsiteorrelics〗历史文化遗迹
年代湮远的史迹
史记
Shǐjì
〖ShiJi(HistoricalRecords)〗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原名《太史公书》。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104—前91)撰成。司马迁利用史官典籍,博采《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等书与实地采访写成。记述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天汉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后其书有缺,《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篇均为褚少孙所补。体裁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为后世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书中《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则记述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史记》不仅仅是史学著作,由于描写历史人物生动形象,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论
shǐlùn
〖historicalworks;historicalessay〗评论历史的著作
史诗
shǐshī
〖epic〗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或英雄传说的长诗
音乐舞蹈史诗
史实
shǐshí
〖history;historicalfacts〗历史上的事实
史家为了史实而牺牲生命,传为美谈
史事
shǐshì
〖historicalevent〗历史上的事情
史书
shǐshū
〖historicalrecords〗历史书:记录历史的文献
据史书记载
史无前例
shǐwúqiánlì
〖unprecedented;havenoprecedentinhistory〗谓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找不到同样的例子;前所未有
史无前例的壮举
仅仅是十年时间,从工农业生产增长的情况来看,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的提高来看,我们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太阳的光辉》
史学
shǐxué
〖historiography〗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史帙
shǐzhì
〖history〗史籍
◎ 记载来源:【丑集上】【口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古文〕?【唐韵】疎士切【集韵】【韵会】爽士切【正韵】师止切,??音使。【说文】记事者也。【玉篇】掌书之官也。【世本】黄帝始立史官,仓頡沮诵居其职。【书·立政】周公若曰:太史司??苏公,式敬尔繇狱,以长我王国。【诗·小雅】旣立之监,或佐之史。【礼·曲礼】史载笔,士载言。又【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又【周礼·天官·宰夫】八职,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按《周礼》凡官属皆有府史。 又【周礼·天官】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春官】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內史掌王之八枋之灋,外史掌书外令。 又御史,长史,刺史,??汉官名。 又太史,九河之一。【尔雅·释水】太史。【疏】李巡云:禹大使徒众,通其水道,故曰太史。 又姓。【广韵】周卿,史佚之后,出建康。又【广韵】汉复姓,五氏:世本衞有史朝朱驹,汉书艺文志有靑史氏著书,又有新丰令王史音,吴有东莱太守太史慈,晋有东莱侯史光。 又叶疎土切。【易林】重黎祖后,司马大史。陵氏之灾,罹宫悲苦。【说文】本作?。从又持中。中,正也。
卤 - lǔ
◎ 详细解说:
卤
滷、鹵
lǔ
【名】
(象形。金文字形,象盐罐(或盐池)中有盐形。本义:盐碱地)
同本义〖alkalinesoil〗
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鹵。——《春秋·昭公元年》
表淳卤,数疆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卤中草木白。——杜甫《盐井》
又如:卤田(盐田);卤莽(荒地上的野草);卤泻(含盐碱的土壤);卤地(盐碱地)
天然生成的盐称为“卤”。泛指食盐〖salt〗
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史记·货殖列传》
夷狄曰大鹵。——《谷梁传》
又如:卤池(咸水湖);卤桶(盐场盛水的木桶);卤脉(地下卤水的脉系);卤汁(盐汁);卤味(卤水之味);卤烟(熬煮卤水时冒出的烟)
卤素,氟、氯、溴、碘和砹五个元素的任一个,为周期表的ⅦA族的元素,自由状态时它们通常以双原子存在〖halogen〗。如:卤族;卤化
用肉类、鸡蛋等做汤加淀粉而成的浓汁,用来浇在面条食物上〖thickgravyusedasasaucefornoodles,etc.〗。如:打卤面
卤
鹵
lǔ
【名】
通“橹”。大盾〖bigshield〗
伏尸百万,流血漂卤。——贾谊《过秦论》
如:卤楯(大盾)
卤
鹵
lǔ
【动】
抄掠。通“掳”〖rob〗
毋得掠卤。——《史记·高祖本纪》
鹵御物。——《史记·吴王濞传》。集解:“抄掠也。”
有出掠虏者。——《后汉书·光武纪》
所过勿得卤掠。——《汉书》
又如:卤掠(劫夺别人的财物。同掳掠);卤获(虏掠而获得。也指袭击所得。同掳获)
卤
鹵
lǔ
【形】
笨;迟钝。通“鲁”〖stupid〗
才操卤钝。——《风俗通义·过誉》
卤纯者醒悟。——葛洪《抱朴子》
如:卤钝(愚鲁迟钝。同鲁钝);卤人(莽汉)
卤壶
lǔhú
〖ceramicteapot〗陶瓷茶壶
华嬷嬷…怀里抱着个卤壶。——《儿女英雄传》
卤化
lǔhuà
〖halogenate〗用卤素处理或引起与卤素化合;引入卤素(如到有机化合物中)
卤莽
lǔmǎng
〖hot-headed;rash;rough;rude〗∶粗率冒失,不郑重
不宜卤莽。——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waste〗∶指荒草,也指荒芜
卤水
lǔshuǐ
〖bittern〗∶点豆腐用的盐卤
杨白老喝卤水,死得冤
〖brine〗∶用来熬盐的咸水
卤素
lǔsù
〖halogen〗同“卤1”
卤虾
lǔxiā
〖pot-stewedshrimp;akindoffoodmadefromshrimps,salt,etc.〗把虾磨成糊状,加盐制成的食品
卤族
lǔzú
〖halogenfamily;haloid〗卤素
◎ 记载来源:【子集下】【卜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唐韵】籀文西字,卽??字省文。(卤)【唐韵】【正韵】郞古切【集韵】【韵会】笼五切,??音鲁。【说文】西方咸地也。东方谓之?,西方谓之卤。【广韵】盐泽也。天生曰卤,人造曰盐。【书·洪范疏】水性本甘,久浸其地,变而为卤。【易·说卦】兑为刚卤。 又淳卤。【左传·襄二十五年】楚子木使表淳卤。【註】淳卤,埆薄之地,表异轻其赋税。 又地名。【春秋·昭元年】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註】大卤,太原晋阳县。又【前汉·地理志】安定郡卤县。又代郡卤成县。 又卤簿。【汉官仪】天子车驾次第,谓之卤簿。兵衞以甲盾居外为前导,皆著之簿,故曰卤簿。 又卤莽,轻脱苟且也。【庄子·则阳篇】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 又香草名。【尔雅·释草】杜,土卤。【註】杜衡也。似葵而香。【疏】杜一名土卤。 又【广雅】卤,薰也。 又通櫓,大盾也。【前汉·项籍传】流血漂卤。【註】卤,盾也。【左思·吴都赋】干卤殳鋌。 又通掳。??获也。【扬子·方言】卤,夺也。【前汉·高帝纪】毋得掠卤。又【衞靑传】车輺畜產毕收为卤。 又姓。【史记·游侠传】太原卤公孺。 又【字汇】龙都切,音炉。同鑪。【道枢】玄和子曰:鼎卤天地之象也。【註】卤,炉也。【释名】地不生物曰卤。卤,炉也。如炉火处也。(卤)考证:〔【说文】西方咸地也。东方谓之??。〕 谨照原文??字改?字。〔又通攄。??获也。〕 谨照原文攄字改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