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 shǐ
◎ 详细解说:
史
shǐ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histographer;officialhistorian〗
史,记事者也。——《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内史友。——《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
用史巫纷若。——《易·巽》
辞多则史。——《礼记·聘礼记》
史载笔。——《礼记·曲礼》
史狐书贼。——《谷梁传·宣公二年》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
殷代为驻守于外的武官。卜辞:“在北史其获羌。”
在王左右的史官,担任祭祀、星历、卜筮、记事等职
迁有良史之才。——《汉书·司马迁传赞》
又如:史巫(祝史和巫觋);史氏(史家;史官);史臣(史官);史职(史官的职务);史家(史官或历史学家);史胥(掌管文书的小吏)
太史令的简称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后汉书·张衡传》
史册,历史〖annals;history〗
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经史多所涉猎。——明·顾炎武《复庵记》
又如:史鉴(历史书);史文(历史文献);史绩(历史功绩);史录(历史的文字纪录)
古代官府的佐吏〖secretary〗
或佐之史。——《诗·小雅·宾之初筵》
中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包括各类历史书籍〖history〗
列经、史、子、集四库。——《新唐书·艺文志》
画师〖painter〗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庄子》
姓
史不绝书
shǐbùjuéshū
〖samethingswereverycommoninhistory;beagainandagainrepeatedinhistory〗指经常发生的那一类事情,历史记载上常能看到
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史册
shǐcè
〖annals〗历史记载;史书
载入历史史册
史抄
shǐchāo
〖extractsfromhistory〗摘录史书编成的书
史官
shǐguān
〖historiographer〗被任命撰写一个国家、集团或机构的历史或系统地记载它们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
史馆
shǐguǎn
〖historiographers’institute〗旧时主持编纂国史的机构
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史话
shǐhuà
〖history〗对某件史事或事物以叙述故事的形式写成的作品(多用作书名),如《淮海战役史话》、《辞书史话》
史籍
shǐjí
〖history;historicalrecords〗记载史事的典籍
史迹
shǐjì
〖historicalsiteorrelics〗历史文化遗迹
年代湮远的史迹
史记
Shǐjì
〖ShiJi(HistoricalRecords)〗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原名《太史公书》。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104—前91)撰成。司马迁利用史官典籍,博采《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等书与实地采访写成。记述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天汉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后其书有缺,《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篇均为褚少孙所补。体裁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为后世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书中《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则记述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史记》不仅仅是史学著作,由于描写历史人物生动形象,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论
shǐlùn
〖historicalworks;historicalessay〗评论历史的著作
史诗
shǐshī
〖epic〗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或英雄传说的长诗
音乐舞蹈史诗
史实
shǐshí
〖history;historicalfacts〗历史上的事实
史家为了史实而牺牲生命,传为美谈
史事
shǐshì
〖historicalevent〗历史上的事情
史书
shǐshū
〖historicalrecords〗历史书:记录历史的文献
据史书记载
史无前例
shǐwúqiánlì
〖unprecedented;havenoprecedentinhistory〗谓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找不到同样的例子;前所未有
史无前例的壮举
仅仅是十年时间,从工农业生产增长的情况来看,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的提高来看,我们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太阳的光辉》
史学
shǐxué
〖historiography〗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史帙
shǐzhì
〖history〗史籍
◎ 记载来源:【丑集上】【口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古文〕?【唐韵】疎士切【集韵】【韵会】爽士切【正韵】师止切,??音使。【说文】记事者也。【玉篇】掌书之官也。【世本】黄帝始立史官,仓頡沮诵居其职。【书·立政】周公若曰:太史司??苏公,式敬尔繇狱,以长我王国。【诗·小雅】旣立之监,或佐之史。【礼·曲礼】史载笔,士载言。又【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又【周礼·天官·宰夫】八职,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按《周礼》凡官属皆有府史。 又【周礼·天官】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春官】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內史掌王之八枋之灋,外史掌书外令。 又御史,长史,刺史,??汉官名。 又太史,九河之一。【尔雅·释水】太史。【疏】李巡云:禹大使徒众,通其水道,故曰太史。 又姓。【广韵】周卿,史佚之后,出建康。又【广韵】汉复姓,五氏:世本衞有史朝朱驹,汉书艺文志有靑史氏著书,又有新丰令王史音,吴有东莱太守太史慈,晋有东莱侯史光。 又叶疎土切。【易林】重黎祖后,司马大史。陵氏之灾,罹宫悲苦。【说文】本作?。从又持中。中,正也。
惜 - xī
◎ 详细解说:
惜
xī
【动】
(形声。从心,昔声。本义:哀痛,哀伤)
同本义〖bedeepsorrow;begrieved〗
惜,痛也。——《说文》
惜者,哀也。——《楚辞·惜誓序》
为陛下惜之。——汉·贾谊《论积贮疏》
惜其用武不终。——宋·苏洵《六国论》
岁月为可惜。——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可惜(值得惋惜);痛惜(沉痛地惋惜);惜伤(哀伤)
珍惜,爱惜,重视而不糟蹋耗费〖cherish〗
为天下惜死。——《吕氏春秋·长利》
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晋书·陶侃传》
视之不甚惜。——宋·苏洵《六国论》
臣辈惜程艺。——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汝辈所惜。
朕不自谨惜。——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吝惜(过分爱惜);怜惜(同情爱惜);珍惜(珍重爱惜);惜玉(对女子的温情爱护);惜体面(爱面子);惜福(富有而不肯过分享受);惜护(十分爱护);惜名(爱惜名声)
惋惜〖feelsorryforsboraboutsth.;havepityfor〗
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爱惜(惋惜、同情)
哀怜、哀悯〖feelpityforsb.;havecompassionfor〗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楚辞·惜誓》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滕王阁序》
贪婪,贪求〖beavaricious;begreedyfor;haveaninsatiabledesirefor〗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楚辞·惜诵》
吝惜;舍不得〖pinch〗
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李陵《答苏武书》
驱将惜不得。——唐·白居易《卖炭翁》
不惜牺牲生命。——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惜吝(吝惜;舍不得);不惜工本;不惜金玉
惜别
xībié
〖bereluctanttopart〗舍不得离别
惜别之情
惜财如命
xīcái-rúmìng
〖parsimonious〗指把钱财看得极重,生活过分地节俭
惜财如命的单身汉孤独生活,同时紧勒裤带继续攒钱
惜福
xīfú
〖valueone'sgoodfortune〗指享受不肯过分
有些年轻人只会乱花钱,不知道惜福
惜老怜贫
xīlǎo-liánpín
〖topitytheagedandthepoor〗爱护老人,怜悯穷人
他平素修桥补路,惜老怜贫,那人是个好人。——清·李绿园《歧路灯》
惜力
xīlì
〖besparingofone’senergy〗不舍得耗费力气
干活不惜力
惜怜
xīlián
〖betenderandconsideratetoward(children,orphans)〗觉得可惜;可惜;怜惜
惜墨如金
xīmò-rújīn
〖(ofawriter,calligrapher,painter)abstemiousofhisuseofink〗指绘画、做文章等不轻易落笔,力求精炼
李营丘惜墨如金。——宋·费枢《钓矶立谈》
惜玉怜香
xīyù-liánxiāng
〖betendertowardsprettygirls〗比喻对女子的温情爱怜
吾等万紫千红,正宜他惜玉怜香。——《牡丹亭传奇》
惜指失掌
xīzhǐ-shīzhǎng
〖saveafingerandlosethewholehand〗比喻顾小失大
佃夫指衣出户,曰:“惜指失掌邪?”遂讽有词以公事弹恢。——《南史·阮佃夫传》
◎ 记载来源:【卯集上】【心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思积切,音昔。【说文】痛也。从心昔声。【广韵】悋也。【增韵】怜也,爱也。一曰贪也。 又叶息约切,音削。【曹植·赠丁仪诗】思慕延陵子,宝劒非所惜。子其寧尔心,亲交义不薄。
诺 - nuò
◎ 详细解说:
诺
諾
nuò
【副】
(形声。从言,若声。本义:表示)
同本义(一般用于上对下、尊对卑或平辈之间,卑对尊用“谨诺”〖yes〗)
诺,应也。——《说文》。按,应词也。缓应曰诺,疾应曰唯。
莫敢不诺。——《诗·鲁颂·閟宫》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四》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又如:诺诺(连声应诺);诺唯(应诺);诺许(许诺;应允)
古时批字于公文之尾,表示许可叫“诺”,犹今签字〖put“okay”onadocument〗
是谁画诺谁传诏,一纸明贻万国羞!——清·黄遵宪《述闻》
诺贝尔
Nuòbèi'ěr
〖Nobel,AlfredBernhard〗(1833.10.21—1896.12.10)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黄色炸药及更大威力之炸药的发明家,诺贝尔奖金
即对在和平、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者设立国际最高荣誉奖金
的创始人
诺矩罗
Nuòjùluó
〖Nuojuluo〗唐代和尚,俗名罗尧运,眉州青神(四川省青神县)人。一说是外国和尚,东晋时率几百弟子来中国,居住在雁荡山
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宋·沈括《梦溪笔谈》
诺诺复尔尔
nuònuòfùěrěr
〖yes,yes,dothisdothis〗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尔尔,如此如此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诺言
nuòyán
〖promise〗应允别人的话;承诺
履行诺言
◎ 记载来源:【酉集上】【言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古文〕喏【唐韵】【正韵】奴各切【集韵】【韵会】匿各切,??囊入声。【说文】譍也。【玉篇】答也。【正韵】应声。【诗·鲁颂】莫敢不诺。【笺】应辞也。【礼·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诺。【註】唯速而恭,诺缓而慢。又【投壷】大师曰诺。【疏】承领之辞也。【吴志·顾雍传】顾悌每得父书,拜跪读之,每句应诺。 又【韵会】以言许人曰诺。【左传·襄十八年】献子许诺。【论语】子路无宿诺。【史记·季布传】楚谚: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老子·道德经】轻诺必寡信。【荀子·王霸篇】??赏己诺,信乎天下矣。【註】诺许也。己不许也。 又自輺语。【公羊传·僖元年】庆父曰:此奚斯之声也,诺己。【註】诺已,皆自輺语。 又【南史·江夏王锋传】锋五岁,齐高帝使学凤尾诺,一学卽工。【潘远·纪闻谈】诸侯笺奏皆批曰诺,诺字有尾若风也。 又【字汇补】诺皋,神名。【酉阳杂俎】有《诺皋记》。 又水名。【前汉·匈奴传】韩昌、张猛与单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诺水东山。【师古註】今突厥地,诺眞水也。 又州名。【唐书·地理志】诺州,属静边郡,贞观五年置。 又姓,见【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