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 - xùn◎ 详细解说:汛xùn【动】同本义〖sprinkle〗汛,洒也。——《说文》。按,此字经传多误作汛滥之汛。汛埽反道。——《礼记·郊特性》汛拚席。——《管子·弟子职》况尽汛扫前圣数千载功业,专用己之私,而能享佑者哉?——《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又如:汛扫(洒扫);汛逐(清扫驱除)防守〖defend〗大军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犄其后。——《三国演义》汛xùn【名】江河定期的涨水或泛滥〖flood;highwater〗。如:防汛;春汛;凌汛;潮汛;桃花汛;伏汛;汛期明清时称军队驻防地段〖station〗三镇各释小嫌,共图大事,速速回汛,听候调谴。——清·孔尚任《桃花扇》又称:汛地须俟汛报紧急,先以分守之兵,统赴汛地。——明·李颐《条陈海防疏》又如:汛弁(汛地官兵);汛守(汛地防守岗位);汛防(巡逻防守);汛兵(汛地的士兵);汛房(汛地营房)汛期xùnqī〖floodtime〗洪水季节汛情xùnqíng〖flood〗洪汛期水位涨落的状况◎ 记载来源:【巳集上】【水字部】◎ 康熙字典记载:【唐韵】息晋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晋切,??音信。【说文】洒也。【司马相如·封禪书】况尽汛扫前圣数千载功业。 又【广韵】【集韵】??所卖切,音晒。义同。一曰水貌。 又【唐韵】苏佃切【集韵】先见切,??音霰。义同。 又【集韵】所蟹切。与洒同。
痈 - yōng◎ 详细解说:痈癰yōng【名】(形声。从疒(chuáng),雍声。本义:中医指恶性脓疮)同本义〖carbuncle〗佗以为肠痈。——《后汉书·华佗传》又如:痈肿(痈疽);痈疮(很大的毒疮);痈囊(痈肿)鼻疾,不知香臭〖nasaldisease〗鼻不知香臭曰痈。——汉·王充《论衡·别通》喻祸患〖disaster〗。如:痈疽(比喻祸患;毛病)痈病yōngbìng〖carbunculosis〗同时或接连不断地形成许多痈的一种状况痈疽yōngjū〖ulcer;carbuncle〗毒疮,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 记载来源:【午集中】【疒字部】◎ 康熙字典记载:【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容切,音邕。【说文】肿也。【广韵】痈癤。【释名】痈,壅也。气壅否结,裹而溃也。【正字通】恶疮也。有疵痈,赤施,兔啮,走缓四淫。厉痈,脱痈诸名。皆气血稽留,荣衞不通之所致也。【后汉·律历志】惊蛰晷长八尺二寸,未当至而至,多病痈疽脛肿。 又地名。与雍州之雍通。【后汉·献帝纪】分凉州河西四郡为痈州。【註】谓金城,酒泉,墩煌,张掖。 又邕上声。【战国策】夫癘虽痈肿胞疾。【释文】痈,委勇反。 【集韵】亦作臃。又书作??。【韵会】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