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 - yuàn
◎ 详细解说:
怨
yuàn
【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rankle;grudge〗
怨,恚也。——《说文》
曰怨乎。——《论语》。皇疏:“恨也。”
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贾子道术》
不怨人取之。——《淮南子·说山》
天子甚怨。——《汉书·李广苏建传》
人怨恶其君。——清·黄宗羲《原君》
怨颇兴。——清·张廷玉《明史》
怨愤所积。——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怨怅(怨畅。怨恨);怨谤(怨恨诽谤);怨恶(怨恨憎恶);怨艾(悔恨自己的错误);怨詈(怨恨并咒骂);恩怨(恩惠和仇恨);宿怨(旧有的怨恨);怨痛(怨恨哀痛)
责怪;埋怨〖blame;reproach;complain〗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王之涣《凉州词》
天下怨谤。——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
胥怨者民也。
盘庚不为怨者故
又如:抱怨(埋怨);怨咎(埋怨责备);怨思(抱怨迂居,怀念故土);怨责(埋怨责怪)
讥讽〖satirize〗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
又如:怨刺(讽刺);怨讥(讥讽)
别离〖takeleave〗。如:怨旷(长期别离;女无夫,男无妻);怨妇(丧夫或丈夫别离很久的妇人)
哀怨〖plaintif;sad〗
乐不乐者,其民必怨,其生必伤。——《吕氏春秋》。高诱注:“怨,悲。”
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晋·陆机《叹逝赋》
又如:怨切(悲切);怨咽(哀伤呜咽);怨秋(悲秋);怨切(悲切);怨笛(哀怨幽咽的笛声);怨情(悲怨的情怀);怨调(哀怨的曲调);怨惜(悲怨惋惜)
怨
yuàn
【名】
仇恨,怨仇〖animosity;enmity〗
此百世之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是积怨畜祸也。——《史记·商君列书》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
怨家〖enemy;foe〗
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怨不得
yuànbude
〖cannotblame〗∶不能埋怨
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红楼梦》
〖nowonder〗∶难怪
他审错了题,怨不得答错了
怨毒
yuàndú
〖enmity〗怨恨
怨怼
yuànduì
〖grudge〗怨恨;怨望
怨愤
yuànfèn
〖discontentandindignation〗气愤,怨恨
怨府
yuànfǔ
〖objectofgeneralindignation〗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毋为怨府,毋为祸梯。——《史记·赵世家》
怨恨
yuànhèn
〖haveagrudgeagainstsb.〗强烈不满或仇恨,也指这种情绪
怨悔
yuànhuǐ
〖rankleandregret〗抱怨懊悔
怨怒
yuànnù
〖resentmentandanger〗怨恨忿怒
怨女
yuànnǚ
〖oldmaiden〗到结婚年龄而未有婚配的女子
怨女旷夫
;指年长的宫女
死囚四百皆离狱,怨女三千放出宫。——《西游记》
怨偶
yuàn’ǒu
〖unhappycouple〗不和睦的夫妻,引伸借指敌对双方
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左传·恒公二年》
怨气
yuànqì
〖grievance〗怨恨之气
怨入骨髓
yuànrùgǔsuǐ
〖absoluteresentment〗形容怨恨刻骨铭心
怨声
yuànshēng
〖wail〗抱怨声,叫屈声
怨声载道
yuànshēng-zàidào
〖criesofdiscontentriseallround〗形容普遍地表示不满或怨恨
民间怨声载道,天变迭兴。——《京本通俗小说》
怨天尤人
yuàntiān-yóurén
〖complainagainstheavenandbeargrudgeagainstmen〗抱怨天,埋怨人。指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归咎于客观
怨天怨地
yuàntiān-yuàndì
〖murmuragainstheavenandearth〗抱怨天,埋怨地,对不满意的事归咎于各种客观情况
怨望
yuànwàng
〖rankle〗怨恼忿恨
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三国演义》
敢用是为怨望。——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怨言
yuànyán
〖wordofcomplaint〗埋怨话
毫无怨言
怨尤
yuànyóu
〖complain;beargrudgeagainst〗怨恨责怪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造怨尤也。——《吕氏春秋·诬徒》
◎ 记载来源:【卯集上】【心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古文〕??????????【唐韵】於愿切【集韵】【韵会】紆愿切,??音苑。【说文】恚也。【广韵】恨也。【增韵】仇也,讎也。 又【集韵】於袁切,音鸳。讎也,恚也。【礼·儒行】外举不避怨。【前汉·黥布传】恐仇怨妄诬之。【史记·始皇纪】母家有仇怨,竝阬之。皆平声读。或作惌。 又【字汇补】委陨切,音惲。与薀同。【荀子·哀公篇】富有天下而无怨財,布施天下而不病贫。【註】怨读为蕰言无畜私財。 又叶乌员切,音渊。【后汉·班彪北征赋】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縵縵。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彊秦乎筑怨。【註】縵音眠。 又叶乌云切,音熅。【??琳·悼龟赋】参千鎰而不贾兮,岂十朋之所云。通生死以为量兮,夫何人之足怨。 又叶乌贯切,音腕。【前汉·敘传述高祖纪】项羽畔换,黜我巴汉。西土宅心,战士愤怨。 【精蕰】从命。【转注】从心。
亭 - tíng
◎ 详细解说:
亭
tíng
【名】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同本义。后指驿亭〖inn〗
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说文》
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一切经音义经》
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释名·释宫释》
为泗上亭长。——《汉书·高祖纪》
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晋·干宝《搜神记》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如:亭邮(驿站);亭民(驿亭附近的居民);亭寺(驿亭。寺,办公的官署);亭舍(驿亭的客舍);亭传(客栈);亭置(邮亭驿站);亭驿
亭子。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pavilion〗
西蜀子云亭。——《三国志·诸葛亮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如梦令》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姚鼐《登泰山记》
亭西有岱祠。
又如:亭榭(亭阁台榭);亭馆(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亭槛(亭子的栏杆;亭子);亭院(造有凉亭、楼阁等建筑物的庭园或花园);亭景(亭影);亭落(亭院;村落);亭彩(旧时办喜事扎的亭楼、铭旌)
古代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岗亭〖sentrybox〗
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墨子》
亭卒上楼扫除,见死妇,大惊,走白亭长。——汉·应劭《风俗通》
又如:亭戍(古代边境上的岗亭和营垒);亭吏(亭长);亭佐(亭长的副手);门亭(设于城门处的亭);亭卒(秦汉亭中的差役)
像亭子的小房子〖kiosk〗。
如:书亭;邮亭;亭场(卖盐的地方);亭子间
山梨〖mountainpear〗
枇杷橪柿,亭柰厚朴。——《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秦汉时的基层行政单位〖grass-roots〗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亭
tíng
【动】
养育〖rear〗。
如:亭育(养育,培育);亭毒(养育;化育)
停止。同“停”〖stop〗
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汉书·西域传上》
又如:亭当(完毕,妥当);亭居(水静止的样子)
亭
tíng
【形】
适中,均衡〖well-balanced〗。
如:亭匀(均匀,妥贴)
直。姿势挺立的或笔直〖erect〗。
如:亭立(直立;耸立);亭亭秀秀(身材修长,容貌、体态俊美);亭亭款款(身材修长、缓步走动的样子);亭亭植立(花木主干挺拔的);亭亭当当(妥当;合宜);亭亭袅袅(形容女子身材修长和体态轻盈)
正〖right〗
鹤迹秋偏静,松阴午欲亭。——《和史宫赞》
又如:亭决(公平的判断)
亭历
tínglì
〖akindofgrass——wollydraba(Drabanemorosa)〗又写作“葶苈”,草木植物,籽味苦,可入药
黄连苦杕亭历。——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亭台楼阁
tíngtái-lóugé
〖pavilions,terraces,andtowers;ageneralreferencetotheelaborateChinesearchitecture〗凉亭、台榭、阁楼等精巧装饰性园林建筑物的总称。亦作“楼台亭阁”
亭亭
tíngtíng
〖erect;upright〗∶高耸直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宋·周敦颐《爱莲说》
亭亭独立。——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亭亭如盖。——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gracefull〗∶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气
亭亭玉立
tíngtíng-yùlì
〖slimandgraceful;tallanderect〗指身材修长美丽或花木细长挺拔。亦作“玉立亭亭”
亭午
tíngwǔ
〖noon;midday〗正午;中午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李白《古风》
亭子
tíngzi
〖pavilion〗∶花园、公园或娱乐场所供游乐或休息的小建筑,有时为装饰性的
在亭子中野餐
〖kiosk〗∶凉亭,常建在花园或花园中的开敞的纳凉亭榭,常由柱子支承屋顶建造
亭子间
tíngzijiān
〖asmall,darkbackroomoverakitchen;garret〗[方言]∶上海一些旧式楼房中的一种狭小黑暗的小房间,位于房子后部的楼梯中间
◎ 记载来源:【子集上】【亠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唐韵】特丁切【集韵】【韵会】【正韵】唐丁切,??音庭。【说文】民所安定也。【释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风俗通】亭,留也,行旅宿会之所馆也。【东观汉纪】衞?为桂阳太守,凿山通路,列亭置邮。又【前汉·赵充国传】分屯要害,冰解漕下,缮鄕亭,浚沟渠。 又亭长。【后汉·百官志】十里一亭,十亭一鄕。有亭长持更板以劾贼,索绳以执贼。亭长旧名负弩,改为亭长。或为亭父。【扬子·方言】楚东海之閒,亭父谓之亭公。 又【前汉·平帝纪】因邮亭书以闻。【註】邮亭,行书之舍,卽今驛递。 又直也。【史记·五帝纪】以征不亭。 又平也,均也。【前汉·酷吏传】张汤平亭疑法。【淮南子·原道训】味者,甘立而五味亭。 又亭亭,山名,在泰山下。【史记·封禪书】黄帝封泰山,禪亭亭。 又亭亭,耸立貌。【太公·兵法】高山盘石,其上亭亭。 又【黄庭经】九原之山何亭亭。【註】犹心也。 又亭毒,化育也。【老子·道德经】亭之毒之。【註】亭谓品其形,毒谓成其质。 又亭午。【孙绰·游天台山赋】羲和亭午,游气高褰。【註】亭,至也。午,日中也。游气,海气也。褰,开也。言气开见日也。一曰亭午卽直午之义。 又【古今注】蜻蜓一名靑亭,色靑而大者是也。 又水止曰亭。与渟同。【前汉·西域传】其水亭居。 又【韵补】叶徒阳切。【班固·高祖泗水亭??】寸木尺土,无竢斯亭。扬威斩蛇,金精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