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 zhèng◎ 详细解说:郑鄭zhèng【名】(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同本义〖Zhengstate〗郑,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从邑,奠声。宗周之灭,郑徙缯洧之上,今新郑是也。——《说文》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又如:郑声(郑国音乐);郑风(《诗》十五国风之一);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淫邪之音”〖wantonmusic〗改华服以就紫,变雅音而入郑。——《惟皇诫德赋》又如: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姓郑鄭zhèng【形】郑重;慎重〖solemn〗郑,重也。——《广雅》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汉书·王莽传》又如:郑重其事(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郑重zhèngzhòng〖serious;solemn〗∶严肃认真郑重宣誓〖attentive〗∶审慎;殷勤郑州Zhèngzhōu〖Zhengzhou〗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临黄河,在京汉、陇海铁路交汇处,市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人口197万。为交通枢纽,黄淮平原物资集散地,中国新兴的棉纺工业基地◎ 记载来源:【酉集下】【邑字部】◎ 康熙字典记载:【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直正切,音?。国名。【释名】郑,町也,地多平町町然也。【正字通】郑本西都畿內地,周宣王封其弟友,是为郑。桓公寄孥与贿于虢鄶,其子武公,定平王于东都,因徙其封,施旧號于新邑,是为新郑。今河南开封府郑州是也。 又南郑,县名。今属陕西汉中府,桓公封邑在畿內,为西郑,汉中在京兆之南,故称南郑以別之。【一统志】南郑,古褒国附庸之邑。桓公歿,其民南奔居此,因曰南郑。 又【广韵】郑重,殷勤之意。【前汉·王莽传】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 又姓。【集韵】郑灭于韩,子孙因以国为氏。
谴 - qiǎn◎ 详细解说:谴譴qiǎn【动】(形声。本义:责备,斥责)同本义〖accuse;censure;askreprovingly;condemn〗谴,谪问也。——《说文》谴,呵也。——《苍颉篇》畏此谴怒。——《诗·小雅·小明》闻而谴友。——《孔子家语·五行》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谴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后帝。——《西游记》又如:谴谪(责备);谴斥(受责备);谴告(谴责警告);谴呵(谴责申叱);谴咎(谴责罪过);谴怒(怒责)旧时官吏被贬或谪戍〖relegate〗又不得已而谴,则为之择地而居。——刘禹锡《上杜司徒书》又如:谴谪(官吏因罪降级,调往边远地方);谴客(被贬谪的人);谴域(谪迁之地);谴逐(贬谪放逐)谴譴qiǎn【名】罪过〖fault〗臣有大谴。——《北史·李彪传》欲以改正思谴,除凶致吉。——《后汉书·蔡邕传》谴责qiǎnzé〖condemn;denounce;censure〗斥责;责备前所谴责。——唐·李朝威《柳毅传》受谴责◎ 记载来源:【酉集上】【言字部】◎ 康熙字典记载:【唐韵】去战切【集韵】【韵会】【正韵】詰战切,??音繾。【说文】謫问也。【广雅】责也。【广韵】怒也,让也。【正韵】誚也。【诗·小雅】畏此谴怒。【传】罪责也。【战国策】太卜谴之曰:周之祭地为祟。【註】謫问也。 又【扬子·方言】谴,喘转也。【註】犹宛转也。 又【集韵】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