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 zhèng
◎ 详细解说:
郑
鄭
zhèng
【名】
(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
同本义〖Zhengstate〗
郑,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从邑,奠声。宗周之灭,郑徙缯洧之上,今新郑是也。——《说文》
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
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又如:郑声(郑国音乐);郑风(《诗》十五国风之一);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
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淫邪之音”〖wantonmusic〗
改华服以就紫,变雅音而入郑。——《惟皇诫德赋》
又如: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
姓
郑
鄭
zhèng
【形】
郑重;慎重〖solemn〗
郑,重也。——《广雅》
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汉书·王莽传》
又如:郑重其事(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
郑重
zhèngzhòng
〖serious;solemn〗∶严肃认真
郑重宣誓
〖attentive〗∶审慎;殷勤
郑州
Zhèngzhōu
〖Zhengzhou〗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临黄河,在京汉、陇海铁路交汇处,市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人口197万。为交通枢纽,黄淮平原物资集散地,中国新兴的棉纺工业基地
◎ 记载来源:【酉集下】【邑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直正切,音?。国名。【释名】郑,町也,地多平町町然也。【正字通】郑本西都畿內地,周宣王封其弟友,是为郑。桓公寄孥与贿于虢鄶,其子武公,定平王于东都,因徙其封,施旧號于新邑,是为新郑。今河南开封府郑州是也。 又南郑,县名。今属陕西汉中府,桓公封邑在畿內,为西郑,汉中在京兆之南,故称南郑以別之。【一统志】南郑,古褒国附庸之邑。桓公歿,其民南奔居此,因曰南郑。 又【广韵】郑重,殷勤之意。【前汉·王莽传】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 又姓。【集韵】郑灭于韩,子孙因以国为氏。
炭 - tàn
◎ 详细解说:
炭
tàn
【名】
(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同本义〖charcoal〗
炭,烧木余也。——《说文》
火所烧余木曰炭。——《释名》
坐于涂炭。——《孟子》。注:“墨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木炭;草炭;骨炭;活性炭;炭炉(烧木炭的炉子);炭薪(柴炭);炭精纸(一种涂有炭精供复写的纸);炭笔(用细木枝烧焦或用炭粉制成的笔);炭冰(炭热而冰冷。喻不能相容);炭火(燃烧的炭)
像炭的东西〖charcoal-likething〗。如:山楂炭
火。比喻灾难;困苦〖fire〗
[方言]∶煤炭,也称石炭〖coal〗
为其主人入山作炭。——《史记》
姓
炭棒
tànbàng
〖carbonpencil〗含有少量硝石的小炭精棒或木炭棒,点燃后用来开裂玻璃
炭笔
tànbǐ
〖charcoalpencil〗用细木板烧焦或用炭粉制成笔
炭黑
tànhēi
〖charcoalblack〗由烧焦物质(如木炭或骨炭)组成的一种黑色颜料
炭画
tànhuà
〖charcoaldrawing〗用炭笔绘成的画
炭精
tànjīng
〖carbonproduct〗∶炭制品总称
〖carbon〗[方言]∶石墨和人造炭的总称
炭精棒
tànjīngbàng
〖carbonrod〗用石墨和炭制做的棒,可作为电器的电极
炭疽
tànjū
〖anthra〗温血动物(如牛和羊)的一种传染病,由形成孢子的细菌(炭疽杆菌)所致,可由动物转移到人体,特别是在操作感染动物制品(如毛发)时,特征为外溃疡小结或肺部损害
炭窑
tànyáo
〖charcoalkiln〗用来烧制木炭的炉子或加热室
炭渣
tànzhā
〖breeze〗炼焦或烧木炭剩下的残渣
◎ 记载来源:【巳集中】【火字部】
◎ 康熙字典记载:
【唐韵】【集韵】【韵会】他案切【正韵】他晏切,??音叹。【说文】烧木余也。从火,岸省声。【玉篇】灺也,火也。【礼·月令】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 又涂炭,涂泥也。炭,火也。【书·仲虺之誥】民坠涂炭。 又蜃炭。【周礼·秋官·赤犮氏】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 又【正字通】石炭,卽今西北所烧之煤。【前汉·地理志】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徐陵春情诗】石炭擣轻紈。 又烰炭,俗作麩炭。【白居易诗】日暮半炉麩炭火。【本草】煎药焙火宜用麩炭。 又悬炭,古??气法也。【后汉·律历志】权土炭放隂阳。日冬至阳气应则景长极,黄钟通土炭,轻而衡仰。日夏至隂气应,则景短极,蕤賔通土炭,重而衡低。【淮南子·天文训】水胜,故夏至湿。火胜,故冬至燥。燥,故炭轻,湿,故炭重。【梁??文帝诗】月晕芦灰缺,秋还县炭枯。 又姓。【西京杂记】炭虯,长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