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 zhèng◎ 详细解说:郑鄭zhèng【名】(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同本义〖Zhengstate〗郑,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从邑,奠声。宗周之灭,郑徙缯洧之上,今新郑是也。——《说文》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又如:郑声(郑国音乐);郑风(《诗》十五国风之一);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淫邪之音”〖wantonmusic〗改华服以就紫,变雅音而入郑。——《惟皇诫德赋》又如: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姓郑鄭zhèng【形】郑重;慎重〖solemn〗郑,重也。——《广雅》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汉书·王莽传》又如:郑重其事(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郑重zhèngzhòng〖serious;solemn〗∶严肃认真郑重宣誓〖attentive〗∶审慎;殷勤郑州Zhèngzhōu〖Zhengzhou〗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临黄河,在京汉、陇海铁路交汇处,市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人口197万。为交通枢纽,黄淮平原物资集散地,中国新兴的棉纺工业基地◎ 记载来源:【酉集下】【邑字部】◎ 康熙字典记载:【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直正切,音?。国名。【释名】郑,町也,地多平町町然也。【正字通】郑本西都畿內地,周宣王封其弟友,是为郑。桓公寄孥与贿于虢鄶,其子武公,定平王于东都,因徙其封,施旧號于新邑,是为新郑。今河南开封府郑州是也。 又南郑,县名。今属陕西汉中府,桓公封邑在畿內,为西郑,汉中在京兆之南,故称南郑以別之。【一统志】南郑,古褒国附庸之邑。桓公歿,其民南奔居此,因曰南郑。 又【广韵】郑重,殷勤之意。【前汉·王莽传】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 又姓。【集韵】郑灭于韩,子孙因以国为氏。
俦 - chóu◎ 详细解说:俦儔chóu【名】?(形声。从人,寿声。本义:伴侣)同本义〖companion〗俦,侣也。——《玉篇》无介俦。——扬雄《太玄》卷六剧注:“俦,匹也。”命俦啸侣。——曹植《洛神赋》又如:俦侣(朋友,伴侣);俦匹(伴侣);俦伴(伴侣,同伴)同类,辈〖galère〗俦善博惠。——《鬼谷子·中经》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侯方域《马伶传》又如:俦类(同辈);俦俪(同一品类。同辈);俦伍(同类之人;同等之人)俦儔chóu【动】?相比〖compare〗。如:俦比(可与相比者);俦拟(比拟,匹拟)俦儔chóu【代】?表示疑问,相当于“谁”〖who〗使见善不明,用心不刚,俦克尔。——《法言·修身》◎ 记载来源:【子集中】【人字部】◎ 康熙字典记载:〔古文〕??【唐韵】直由切【集韵】【韵会】??留切【正韵】除留切,??音酬。众也,等类也。【梁元帝·怀旧序】临水登山,命儔啸侣。【楚辞·王逸註】二人为匹,四人为儔。又通作畴。【前汉·韩信传】其畴十三人。 又谁也。【扬子·法言】儔克尔。与畴同。 又【集韵】大到切。与翿同。【说文】翳也。【玉篇】隱蔽也。 又叶??如切,音除。【韩愈·卢夫人墓誌铭】伊昔淑哲,或图或书。嗟咨夫人,孰与为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