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 zhèng◎ 详细解说:郑鄭zhèng【名】(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同本义〖Zhengstate〗郑,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从邑,奠声。宗周之灭,郑徙缯洧之上,今新郑是也。——《说文》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又如:郑声(郑国音乐);郑风(《诗》十五国风之一);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淫邪之音”〖wantonmusic〗改华服以就紫,变雅音而入郑。——《惟皇诫德赋》又如: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姓郑鄭zhèng【形】郑重;慎重〖solemn〗郑,重也。——《广雅》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汉书·王莽传》又如:郑重其事(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郑重zhèngzhòng〖serious;solemn〗∶严肃认真郑重宣誓〖attentive〗∶审慎;殷勤郑州Zhèngzhōu〖Zhengzhou〗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临黄河,在京汉、陇海铁路交汇处,市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人口197万。为交通枢纽,黄淮平原物资集散地,中国新兴的棉纺工业基地◎ 记载来源:【酉集下】【邑字部】◎ 康熙字典记载:【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直正切,音?。国名。【释名】郑,町也,地多平町町然也。【正字通】郑本西都畿內地,周宣王封其弟友,是为郑。桓公寄孥与贿于虢鄶,其子武公,定平王于东都,因徙其封,施旧號于新邑,是为新郑。今河南开封府郑州是也。 又南郑,县名。今属陕西汉中府,桓公封邑在畿內,为西郑,汉中在京兆之南,故称南郑以別之。【一统志】南郑,古褒国附庸之邑。桓公歿,其民南奔居此,因曰南郑。 又【广韵】郑重,殷勤之意。【前汉·王莽传】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 又姓。【集韵】郑灭于韩,子孙因以国为氏。
蘧 - qú◎ 详细解说:蘧qú【名】通“蕖”。荷花〖lotus〗蘧藕拔,蜃蛤剥。——张衡《西京赋》。李善注引薛综曰:“蘧,芙蕖。”通“遽”。驿车〖post-chaise;stagecoach〗仁义,先王之蘧庐也。——《庄子·天运》◎ 记载来源:【申集上】【艸字部】◎ 康熙字典记载:〔古文〕??【唐韵】强鱼切【集韵】权俱切【韵会】求於切,??音渠。蘧麦也。【尔雅註】卽瞿麦。 又【尔雅·释草】出隧,蘧蔬。【註】蘧蔬,似土菌,生菰草中。 又地名。【后汉·郡国志】齐国西安有蘧丘里,古渠丘。 又亭名。【水经注】长垣县有蘧亭。 又姓。【通志·氏族略】衞大夫蘧瑗之后,汉有大行令蘧正。 又【集韵】臼许切,音巨。草名。 又其遽切,音詎。有形貌。【庄子·齐物论】昔庄周梦为蝴蝶,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韵会】蘧蘧,自得貌。读平声。【集韵】读去声,字亦或作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