萁 - qí◎ 详细解说:萁qí【名】豆秸〖beanstalk〗萁,豆茎也。从艸,其声。——《说文》种一顷豆,落而为萁。——《汉书·杨恽传》炊萁燧火。——《淮南子·时则》又如:萁秆(大豆的茎。晒干后可作燃料);萁豆相煎(比喻骨肉自相残杀)◎ 记载来源:【申集上】【艸字部】◎ 康熙字典记载:〔古文〕??【唐韵】【集韵】??渠之切,音棊。【说文】豆茎也。【前汉·杨惲传】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又【广韵】居疑切,音姬。【韵会】菜,似蕨。【马融·广成颂】茈萁芸蒩。 又草也。【前汉·五行志】檿弧萁服。【师古註】服,盛箭者,萁草似荻而细,织之为服也。 又【礼·曲礼】梁曰薌萁。【註】萁,语辞也。 又居开切,音该。【淮南子·时则训】爨萁燧火。【註】取萁木燧之,火炊之。
芏 - dù◎ 详细解说:芏dù——见“茳芏”(jiāngdù)◎ 记载来源:【申集上】【艸字部】◎ 康熙字典记载:【唐韵】他鲁切,音吐。草名。【尔雅·释草】芏,夫王。【註】草生海边,似莞兰,今南越人採以为席。 又【集韵】徒故切,音渡。海莧也。考证:〔【尔雅·释草】芏夫。【註】草生海边,似莞兰。〕 谨照原文夫字下增王字。莞兰改莞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