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姓名详细分析|姓名详解--姓名大全库解释姓名“路锟筋都”文化内涵,并提供详细名字测算.
姓名大全,姓名解释;同姓同名,同名同姓,姓名的含义与奥秘,从这里解开。 姓名大全 每日起名历史数据...

名字释义 — 路锟筋都

以下是名字库(www.qiming360.com)为您查的字典解释:

路 - lù

详细解说:


【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road〗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证);路货(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走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强弱;结交朋友长久,才知人心的善恶)
路程;行程〖distancetravelled;journey〗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way;means〗
登仕路。——清·周容《芋老人传》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顾未有路。——《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路子(指门路)
通“辂”。车〖carriage〗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
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荀子·正论》
又如: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君王居住的地方〖court〗。如: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
地区;方面;路线〖area;respect;line〗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三国演义》
又如:路塍(田埂)
比喻权位〖powerandauthority〗
夫子当路于齐。——《孟子·公孙丑》
铁路〖railway;railroad〗。如:路矿(铁路和矿山的合称);路员(铁路上的工作人员)
种类;类型〖kind;type〗。如:路数(指类型)
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都督诸路军马。——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烽火扬州路。——宋·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路分(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动】
经过〖gothrough;pass〗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楚辞·离骚》
通“露”。暴露〖show;becomevisible;reveal〗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议兵》
通“露”。败坏〖corrupt;ruin〗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形】
通“露”。裸露〖naked〗。如:路数(由言行衣着等方面表露出的样子);路宿(露宿)
大〖big〗。如:路弓(大弓);路台(高大的台)

路边
lùbiān
〖roadside;wayside;curb〗靠近大路的长条土地
路标
lùbiāo
〖roadsign〗∶指示道路情况的标志
〖guidepost;routemarker〗∶为旅行人指路的装有指路牌的柱子(如设置在道路的分岔口者)
路不拾遗
lùbùshíyí
〖lostarticlesarealwaysreturned;noonepicksuplostarticlesonthestreet-apeacefulandprosperoustime〗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拾去据为己有,形容大治之世
路不拾遗,国无狱讼。——汉·贾谊《先醒》
路程
lùchéng
〖distancetravelled;journey〗∶人、交通工具走过或驶过的距离
他不知道他走了多少路程
〖route〗∶特定时间内所走过的行程
该城距此至少有一天的路程
也用于比喻
革命的路程
〖road〗∶道路,路径
这是主人怕你知道路程,所以如此的。——《孽海花》
路单
lùdān
〖travelpermit;pass〗∶行路的通行证
〖travellingrecordofacar〗∶公路运输的单据
路德
Lùdé
〖MartinLuther〗(1483—1546)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创始人
路灯
lùdēng
〖roadlamp;streetlight〗通常指装在柱上,沿街道或公路上分立的一系列灯(如弧光灯)中的一盏
路堤
lùdī
〖embankment〗比原地面高出许多的堤岸式路面
路段
lùduàn
〖sectionofahighwayorrailway〗由特定的一组人养护的一段路
路费
lùfèi
〖travellingexpenses〗旅行中所用的钱,包括交通、伙食、住宿等方面的费用
路风
lùfēng
〖styleofworkofrailwaydepartment〗公交、铁路的工作风貌
路规
lùguī
〖railwayregulations〗道路管理规程
路轨
lùguǐ
〖rail〗∶铺设铁道用的长条钢材
〖track〗∶轨道
路过
lùguò
〖passby(through)aplace〗途中经过
他每次路过总要来看望他的老战友
从天津到上海,路过济南
路徽
lùhuī
〖railwayemblem〗铁路工作系统标志
我国路徽由“人”字和钢轨横断面形状构成,表示铁路属于人民
路基
lùjī
〖bed;roadbed;subgradeofhighway〗
铁路和公路的基础
支承铁路道碴及钢轨的表面土方工程
〖substructure〗∶支承铁道线路和道碴的土质基础
路祭
lùjì
〖offersacrificesontherouteofafuneralprocession〗旧俗出殡时,亲友在灵柩或丧车经过的路旁设供品祭奠、祭拜
路警
lùjǐng
〖railwaypolice〗负责维护铁路运输安全的警察
路径
lùjìng
〖pathroute;way〗∶指通向某个目标的道路
路径平坦
迷失路径
〖method;waysandmeans〗∶门路
找到了成功的路径
路局
lùjú
〖railwayadministration;roadbureau;railwayauthority〗负责管理铁路或公路的行政部门
路口
lùkǒu
〖crossing;intersection;mouth〗道路汇合的地方
路柳墙花
lùliǔ-qiánghuā
〖prostitutes〗指受人轻视的女子,比喻娼妓
先生差矣,妾等乃巫山洛水之俦,非路柳墙花之比。——清·冯梦龙《警世通言》
路面
lùmiàn
〖pavement;roadsurface〗∶铺好的道路表面
〖roadbed〗∶供车辆行驶的公路或街道的表面部分
路牌
lùpái
〖guideboard;signpost;streetnameplate〗用来指路的牌子(如在路标上的),上面有关于道路的方向或有关情况的说明
路旁
lùpáng
〖waysidecurb;roadside〗∶指位于公路两旁
〖verge〗∶花坛的围边;小道、大路或铁路线边缘一条有植物的狭长地带
路旁的青草也失去了超过路面的应有高度
路卡
lùqiǎ
〖anoutpostofthetaxoffice〗道路上的关卡
路人
lùrén
〖passer-by〗∶行人,过路人
〖stranger〗∶路遇的陌生人,比喻不相干的人
视若路人
路人皆知
lùrén-jiēzhī
〖beknowntoall;everybodyknows〗比喻人人都知道
秦桧之恶,路人皆知。——《野叟曝言》
路上
lùshang
〖ontheroad〗∶路面上
路上没有一个行人
〖ontheway;onroute〗∶路中;旅程中
一路上要小心,别把东西丢了
路数
lùshù
〖way;approach〗∶路线;门路
打听路数
〖amovementinmartialarts〗∶着数;招数
〖exactdetails;insidestory〗∶底细;来路
他是新来的,不知他的路数
路条
lùtiáo
〖travelpass;travelpermit〗一种简便的通行凭证
路头
lùtóu
〖口〗
〖road;path;way〗∶道路
走错路头
〖knack〗∶门路
这人路头多,能不能托他想想办法
〖way〗∶途径、方向
路途
lùtú
〖journey;way〗∶路程
路途遥远
〖road〗∶道路
你熟悉这一带的路途
路线
lùxiàn
〖itinerary;route;line〗∶一组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船舶、飞机等)所经过的道路
开辟了几条公共汽车路线
〖line〗∶指思想上、政治上所遵循的根本方针、准则
总路线
路易
lùyì
〖Luis〗法国钱币名。一路易约值二十法郎
路易十六
Lùyìshíliù
〖LouisⅩⅥ〗(1754—1793)法国国王,大革命时被处死刑
路障
lùzhàng
〖barricade;roadblock〗路中的障碍
设置路障,影响交通
路子
lùzi
〖way;approach;means〗处事的办法,门路
路子真野



记载来源:【酉集中】【足字部】

康熙字典记载:
【唐韵】洛故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故切,??音赂。【说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释名】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周礼·夏官·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尔雅·释宫】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达谓之道路。【註】长道。 又【尔雅·释詁】路,大也。【诗·大雅】厥声载路。【笺】是时声音则已大矣。 又车也。【诗·魏风】殊异乎公路。【传】路,车也。【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车也。【疏】路训大也。君之所在,以大为號,门曰路门,寢曰路寢,车曰路车。 又鼓也。【周礼·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註】路鼓,四面鼓也。 又弓也。【史记·孝武纪】路弓乗失。 又倾??貌。【荀子·富国篇】田畴秽,都邑路。【註】路谓无城郭墙垣也。又与輅同。【礼·月令】乗鸞路。【释文】路本又作輅。 又姓。【急就篇註】路,水名也。又因为县,在涿郡,居者氏焉。汉有大夫路温舒。 又【集韵】歷各切,音洛。【前汉·扬雄传】尔廼虎路三嵏以为司马。【註】晋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师古曰:落,纍也。以绳周遶之也。

锟 - kūn

详细解说:


kūn

锟铻
kūnwú
〖nameofanancientsword〗亦作“昆吾”。古剑名
四大将轮四把锟铻剑,和孙大圣上前骂战。——《西游记》
西戎献锟鋙之剑。——《列子·汤问》



记载来源:【戌集上】【金字部】

康熙字典记载:
【集韵】古浑切【集韵】【韵会】公浑切,??音昆。赤金谓之錕鋙。【广韵】铁可为劒。【列子·汤问篇】錕鋙之劒。【司马相如·子虚赋】作昆吾。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本切,音袞。【玉篇】车釭也。【扬子·方言】车釭,齐燕海岱之閒或谓之錕。 又【集韵】戸袞切,音混。又【五音集韵】如延切,音然。义??同。考证:〔【列子·殷汤篇】錕鋙之劒。〕 谨照原书改汤问篇。

筋 - jīn

详细解说:

jīn
【名】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同本义〖tendon〗
筋,肉之力也。——《说文》
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藏生成论》
强者在内而摩其筋。——《考工记·弓人》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先折筋骨。——清·方苞《狱中杂记》
筋骨尽脱。——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筋皮(筋骨与皮肉);筋厮锁(身体已肢解,只剩筋络相连。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与血汗);筋条(身体结实强健);筋马(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肌肉的旧称〖muscle〗。如:筋丝无力(没有一点力气);筋疙疸(凸出的肌肉)
静脉〖veinsthatstandoutundertheskin〗。如:筋脉
类似或可比作肋的东西〖articlesresemblingtendonsorveins〗。如:叶筋;丝瓜筋;橡皮筋
加强物、加固物〖reinforcement〗。如:钢筋
植物的脉络〖veins〗。如:这菜筋多嚼不烂

筋斗
jīndǒu
〖fall;tumble;somersault〗[方言]∶跟斗
筋骨
jīngǔ
〖physique;bonesandmuscles〗筋肉和骨头,泛指体格
锻炼筋骨
筋节
jīnjié
〖muscleandjoint〗∶肌肉和关节
〖vitallinksinaspeechoressay〗∶比喻文章,书法或言辞重要而有力的转折连接处
〖links〗∶比喻关键的地方
你这话都不在筋节上
筋挛
jīnluán
〖clonulspasmofmuscleduetotraurmaoraffectionbywind-cold〗症名,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多因外感寒湿,或血少津亏,经脉失于营养所致。本症可见于中风、痹、麻风、破伤风、痉病等
筋络
jīnluò
〖vein〗中医指气血的通路,俗指静脉管
他一用劲,手腕上和小腿上的筋络都鼓出来了
筋肉
jīnròu
〖muscles〗肌肉



记载来源:【未集上】【竹字部】

康熙字典记载:
〔古文〕竻【广韵】【集韵】【韵会】举欣切【正韵】居银切,??音斤。【说文】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礼·曲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周礼·天官·医师】凡药以辛养筋。【释名】筋,力也。肉中之力,气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 【博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 又竹名。【戴凯之·竹谱】筋竹,长二丈许,围数寸,至坚利,南土以为矛。其笋未成竹时,堪为弩絃。 又药名。【本草】白茅根,一名土筋。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韵】渠焉切,音乾。大腱也。 【篇海】俗作?。

都 - dōu,dū

详细解说:

dōu
【副】
全部〖all〗
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你的话并不都对;都子(乞丐);都把势(总头目)
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如:都是你老磨蹭,害得我们来晚了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极端的、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even〗。如:今天天气真怪,中午比早晨都冷
表示已经〖already〗。如:茶都凉了,赶快喝吧!
另见dū



【名】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同本义〖capital〗,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说文》
距闰王百里为都。——《周礼》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田畴秽,都邑露。——《荀子·富国》
又如:都鄙(旧时天子宗亲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家(周王朝分封给子弟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亭(都邑中的传舍);都甸(都邑郊外之地)
邦国的都城,国都〖capital〗
国都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释名》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秋九月,权迁都建业。——《三国志·吴主传》
都门帐饮无绪。——宋·柳永《雨霖铃》
又如:奠都;定都;故都;国都;京都(旧时称国都);旧都(故都);迁都;行都(旧时指临时的首都);都下(京都之下。即京城);都内(京城内的府库);都邑(首都);都辇(京师);都畿(京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引申为城市〖bigcity〗
傅之其人,通邑大都。——王安石《报任安书》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都道(都城的街道);都阃(都市郭门。引申为守卫城市的统帅。阃:门坎);都庄(都城的大道)
周代王室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fief;feud〗
凡造都鄙。——《周礼·大司徒》。注:“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
邦都之赋。——《周礼·大宰》。注:“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都鄙,都家(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国家或帝国的行政区域或行政分区。明、清时基层行政区划是图,图下分十庄,图有地保;图上设都,相当于区或乡〖region;countryside〗
族长严振先,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平日最怕严大老官。——《儒林外史》
头目,首领〖head〗。如:都老(岭南少数民族的首领之称);都长(唐末帝王侍卫军的首长);都纂(总编纂);都鬼(迷信说法,阴间鬼的头领);都判官(迷信说法,阴间主管生死簿的官)
唐、五代宋初军队编制单位,以百人或千人为都〖hundredpersons〗。如:都伯(统领百人的军官);都排(百人长。都是军队编制名称,唐和五代,都为千人,宋时缩为百人);都司(绿旗兵中的营级武官,正四品);都尉(官名。系汉代辅助郡守掌管军事的官员)
吏的俗称〖official〗。如:都护(官名);都监(官名);都府(中央所属各部、府的长官);都校(五代时武官名);都将(后魏铸钱官);都统制(官名。南宋建炎元年始置);都察院(明清时最高监察机构);都老爷(清朝对都察院的给事中,御史的口头称呼);都头(州县的捕盗头目;总头目);都知(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员)



【动】
建都〖foundacapital〗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柳宗元《封建论》
聚集〖accumulate〗
都,凡也。——《广雅·释训》
都部者,都统其众也。——《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注
水泽所聚谓之都。——《水经注·水文注》
顷择其遗文,都为一集。——《文选·与吴质书》
又如:都居(水积聚的地方);都场(聚会的地方);都泽(水流汇聚的草泽地带)
率领〖command〗。如:都督(统率,率领);都部(统率兵众)


【形】
美好的样子〖elegant〗
身长八尺,仪貌都雅。——《三国志·孙韶传》
不见于子都。——《诗·郑风·山有扶苏》。传:“世之美好者也。”
妻子衣服丽都。——《战国策·齐策》
又如:都冶(美艳的样子);都雅(优美文雅的样子);都长(指人美貌而性情温厚);都鄙(文雅与卑陋)
大〖great〗
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都匠(大匠);都酿(大的酿造作坊);都坑(公共厕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副】
统统,完全〖all〗
都,凡也。——《广雅·释训》
又如:都齐(完全,统统);都数(总数);都领(总领,总管);都邮(古指邮驿总站);都来(统统;总共;总计);都凡(总共)
另见dōu

都察院
dūucháyuàn
〖thecentralconerolorganizationinMing,Qingdynasties〗明清时的中央监察机构
都城
dūchéng
〖capital〗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国都
都德
Dūdé
〖Daudet,Alphonse〗法国小说家。其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最后一课》是世界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都督
dūdu
〖governorofprovince;militarygovernor〗∶总兵。古代的军事长官。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官衔。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马副使鸣騄?徐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command〗∶统率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都给事中
dūgǐshìzhōng
〖titleofofficerinMingDynasty〗官名。六科的长官,掌管侍从、规谏、稽察、补阙、拾遗等事
都给事中舒化论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都护
dūhù
〖titleofthehighestadministrativecommandingofficerinborderarea〗古代官名。设在边疆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都会
dūhuì
〖city;metropolis〗都市
都江堰
DūjiāngYàn
〖DujiangWeirs〗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在四川省灌县境内。该工程为公元前256年秦朝时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以后历代又经改造,工程系将部分岷江水引到成都平原灌溉农田,过去总灌溉面积20多万公顷,目前已达46万公顷
都市
dūshì
〖metropolis〗∶国家的主要城市
〖city〗∶大的城市
都试
dūshì
〖amilitaryexaminationmannerinHanDynasty〗汉代一种讲武习兵的考试制度
如古都试之法。——宋·苏轼《教战守》
都司
dūsī
〖armyandgovermentoffice〗指都指挥使司,掌管一方军政的官署
以钦依都司掌徼巡。——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都统
dūtǒng
〖commander-in-chiefofoneofthe“EightBanners”(military-administrativeorganizationsoftheMannationalityintheQingDynasty)〗清代八旗组织中每旗的最高长官
都尉
dūwèi
〖titleofthemilitaryofficersubtergeneral〗官名,次于将军的军官
吴广为都尉。——《史记·陈涉世家》
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都御使
dūyùshǐ
〖titleoftheofficer〗官名,都察院的长官
公为都御史。——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都柱
dūzhù
〖thickcolumn〗粗大的柱子。都,大。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记载来源:【酉集下】【邑字部】

康熙字典记载:
〔古文〕??【唐韵】当孤切【集韵】【韵会】【正韵】东徒切,??音闍。【广韵】天子所宫曰都。【周礼·地官·小司徒】四县为都。 又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左传·隱元年】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庄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 又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都。【礼·坊记】制国不过千乗,都城不过百雉。 又【正韵】美也,盛也。【诗·郑风】洵美且都。【前汉·司马相如传】车从雍雍,閒雅甚都。 又叹美之辞。【书·皋陶謨】皋陶曰都。 又【正韵】居也。【东方朔·客难】身都卿相之位。 又【广韵】总也。【曹丕·与吴质书】顷撰遗文,都为一集。【韩愈·答崔立之书】若都不可得。 又【字汇补】水所聚也。【释名】泽中有丘曰都丘,言虫鸟所都聚也。 又姓。【集韵】汉临亚侯都稽。 又【集韵】张如切,音猪。与猪通。【书·禹贡】大野旣猪。【又】被孟猪。【史记·夏本纪】旣猪作旣都,孟猪作明都。考证:〔【左传·隱元年】大都不过参国之一。【註】凡邑有先君之庙曰都,无曰邑。〕 谨按所引註是庄二十八年左传,非隱元年註,今照左传原文改庄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



以上是姓名库(www.qiming360.com)为您查的字典解释,分析结果由 qiming360.com 提供.
相关查询
现代字典分析路锟筋都...
查看“路锟筋都”五格数理分析...
在百度搜索路锟筋都的结果...





起名网包括五格起名起名历史查询成语起名唐诗起名姓名与运势、名字解释等等,专业的免费在线起名网站!
© 2005 - 2011 起名网 power by qiming360.com